作者:刘春艳
曾在电台节目里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在深山中人迹罕至,深处却有座寺庙,里面住着一位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说自己有个宏望,就是希望将来寺庙远近闻名,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于是每天小和尚都会下山去化缘,努力而虔诚的与每位施主结缘。可是有一天,小和尚化缘回来,很沮丧的问老和尚:“主持,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地化缘,却经常遭到别人的摒弃和谩骂?”
老和尚没回答,只是问:“你冷吗?”
小和尚说:“很冷!冷到手脚都麻了。”
老和尚说:“那今晚我们就早点睡吧!”
躺下后盖好被子,过了好一会儿,老和尚问小和尚:“现在还冷吗?”
小和尚说:“暖和多了。”老和尚问:“那是被子温暖了人,还是人温暖了被子?”
小和尚说:“是人温暖了被子,被子保存着温度,让人暖和的。”
老和尚说:“那世间的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就像被子,我们就像被子里的人,我们付出自己的善意和温暖,被子才会有温度,彼此才会更温暖啊!”
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了,他依然受到各种冷言冷语,但他已不再介怀,而是仍心存善意地对待世人。许多年后,小和尚当上了寺庙主持,此时的寺庙已经远近闻名,香火鼎盛。他告诉世人,很多时候幸福并不在于遭遇而是心境。
此则故事萦绕在我心里许久许久,想到自己的工作,从事社工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在过去三个季度的工作中,感受良多:一位长者家中突发变故,又与经联社发生冲突,社工介入陪伴她一起处理变故,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最终能理性处理事情;社区中一位五保户长者,得到各方的支持,却内心苦恼,社工介入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并愿意走进社区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社工在探访过程中,认识一对高龄长者老夫妻,他们结伴相守几十年,经历抗日战争,现住在简陋的房子却每天过得很幸福,真的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遇。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似乎我更多的是从服务对象身上得到许多感动,我所学到的经验更多是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让我学到的。每次的服务都是珍贵的,每个经验都是可以参考却难以复制。社工的工作对象是人,处理得更多的是关系,邻里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与合作方和购买方的关系、甚至是服务对象他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等等,没有绝对正确的处理方法,需要社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去尝试、去处理、去学习,建立属于自己的行业经验。
我只是一线社工中的小小一员,自知力量有限,但是社区的温度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温暖,才会聚集更多的正能量,人们才会更温暖。棉被与人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而社工与服务对象也是可以互相温暖的,幸福不在于遭遇而在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