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探亲”、吃龙船饭、睇大戏、包粽食粽、探亲访友……这个端午假期,里水不少街坊参与传统的节日活动,浓浓亲情和乡情在鼓锣声中、欢声笑语里传递。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水有的村在这天办“村庆”,迎来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有的公益机构选在这个节日送出爱心,关爱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有的家庭一家团聚,一起包粽子。本期封面策划就看看大家传承习俗、聚爱里水的场景。
传统习俗一
游龙探亲
北沙大步游龙探亲聚乡情
“我们同属一个太公,是兄弟村。一到端午两村就会游龙探亲。”村民介绍,里水北沙伴岗村与大步村是兄弟村,端午节过得特别热闹。两村游龙探亲,即划着龙舟互相拜访。五月初四,大步村民划着能容纳上百人的“老龙”出发,沿着大揽河来到伴仙岗岭南村口。
“船头打着旗帜,船中打着罗伞,准备了一桶饭、一桶菜,一边擂鼓,一边划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则在终点迎接他们的到来。”伴岗村村长易振前说,当“老龙”抵达,他们还会一起上船,两村村民在河上“游龙”,再带着客人到祠堂。此时,祠堂准备了300多围龙船宴招呼客人。“除了兄弟村大步,还有来自珠三角的同宗兄弟,鹤山、连州、佛冈等。到五月初六,大步的村民就会邀请我们去赴宴。”
易振前告诉记者,如此一来一往,已有30多年历史。为此,村里就把端午作为村庆,每年端午有不少节庆活动。“晚上我们还邀请了剧团来唱大戏,从1992年起就没有断过。”夜间伴仙岗村篮球场上,响起粤剧悠扬婉转的歌声,村民摇着葵扇在下面静静聆听。
沙涌下沙村赛龙舟话情谊
端午节扒龙舟,沙涌下沙村可追溯到百年以前,每到端午村里节日氛围就十分浓厚。村长冯柱荣说,从1995年起,五月初五下沙村就在河涌进行龙舟比赛。四条以生产队为代表的龙舟队来来回回,村民也不怕酷热,在岸边看得高兴。
上午9点,比赛开始,四条龙舟两两一组,从河道一边驶向另一边。村民表示,由于村中端午赛龙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村中大部分男丁从小时候开始,就会跟着大人一起下海扒船。每年龙舟比赛,男性青壮年均下船参与比赛,所以一条龙舟上能够见到白发苍苍的长者猛力打鼓,也能够见到年轻“小鲜肉”奋力划桨。
“最年长的71岁,最年幼的18岁,你看,村长和他的三个儿子都在一条龙船上比赛呢!”珍姨一大早就和邻居相约来到河边,看着两条龙舟冲刺,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嫁进来后,村里每年的龙舟比赛我们都来捧场!比赛后就一起去文体楼吃龙船饭,好热闹!”
“家里兄长参加比赛,我们都来凑热闹。”小冯捧着相机,在冲刺点为队员拍照。她告诉记者,每年村中龙舟比赛她都不会错过,而且参加比赛的几个队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很好。对于他们来说,端午龙舟比赛就是一次集体活动。
据介绍,下沙村一共有5艘龙舟,其中一条“老龙”超过百年以上。上世纪70年代起,村民就喜欢到广州西郊扒龙船,到上世纪90年代村民开始在村中组织比赛。随着龙舟运动水平提升,现在他们还常常到省外参加比赛。“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加团体凝聚力,我们还培养了许多龙舟教练。”村长如是说。
传统习俗二
包粽食粽
传承爸爸的手艺也教女儿做粽子
17日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谢啟辉位于通津街的旧屋,还没进门就闻到阵阵粽子清香,进屋一看,桌子上摆放着五花肉、绿豆、糯米、竹叶和荷叶等几样包粽的食材。谢啟辉和姐姐在忙活,以应付这几天猛增的订单和明日档口要销售的粽子。
谢啟辉的父亲是以前里水供销社的点心师,做的云吞面、糯米鸡、粽子、蛋散等点心很受欢迎。谢啟辉姐弟几人跟着父亲,很小的时候就会制作粽子等中式糕点。谢啟辉能包得一手好粽子,直到今天,他包的粽子也得到很多街坊的青睐。
“快到端午节了,接的订单根本忙不过来,每天要包200多只,都是我一个人在做。”谢啟辉笑着说,端午节是粽子销售的旺季,初一前就开始有人订粽子了,现在只有自己在做,姐姐有空也来帮忙。
记者现场看到,谢啟辉包的粽子和外面销售的有点不一样,谢啟辉说,他包粽子的手艺是父亲教的,先用一片荷叶垫底,然后十字形地分别放两片竹叶,再放馅料。而放馅料的顺序也有讲究,先放一层糯米,再放绿豆,绿豆上放两块五花肉,再放一层绿豆,最后再放一层糯米,用粽子叶把馅料包起来扎好。这样包出来的粽子,煮熟以后大概有七两重,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十分好吃。
“传统的粽子馅料应该有绿豆、五花肉、咸蛋黄、冬菇、糯米这几种材料。”面对现在眼花缭乱的粽子市场,谢啟辉还是坚持做自己的传统粽子,他说,包好一只粽子,要把绿豆浸泡至脱壳,五花肉提前两天用调料腌制好,糯米洗净,一点容不得马虎。
如今,谢啟辉仍每日这样包粽子,女儿谢玮莹在肇庆工作,周末才能回家。她说,从小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得没爸爸专业,速度也跟不上,但是偶尔也会帮父亲的忙,父女俩一同包粽子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传统习俗三
探亲访友
带上粽子和水果探望长辈
这个端午节怎么过?里水市民早有安排。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在端午佳节带着粽子走亲访友是必须的。
6月20日,端午假期的第一天,家住里水社区的谭爱芳就着手把煮好的粽子从锅里拿出来,待放凉后就可以带着其他礼品去娘家走亲访友。芳姨说,每年端午节她都会带着自己包的粽子和李子等时令水果回娘家探望一下哥嫂,每户送上两个粽子,聊表寸心。
下午,芳姨带着准备好的礼品,偕同子女来到娘家,和几个哥嫂一起聊天相聚,大家吃着水果,聊着近况。芳姨说,端午去走亲访友的流程和对象跟春节时探访的亲戚差不多,也是后辈探望长辈,只不过是带的礼品不一样而已。
“端午节去走亲访友的话,要带粽子、李子、葡萄、大蕉等,基本上长辈亲戚都会去探望的。”芳姨说,现在除了新婚第一年要到亲戚朋友家派粽子外,大家也都很少走动了,有些甚至连粽子都不送了,买些方便面当是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不过,我有时间,距离又不远,还是坚持每年端午走亲访友。
端午印记
里水河里游泳沾沾龙舟喜庆
除了包粽子,谢啟辉还对旧时里水过端午节的盛况记忆犹新。“过端午节就像过春节那样高兴。”那时的谢啟辉还是个10多岁的少年,端午节不仅可以挽着粽子,拿着时令水果去走亲访友,还可以到里水河边看赛龙舟。
“以前端午是个大节日,里水赛龙舟的时候,有些商家扒着小艇,上面放着茶水、水果、竹帽等消暑商品,岸上看龙舟的人需要的就叫唤一声,撑着小艇就可以做成生意了。”谢啟辉说,最高兴的就是端午节了,里水举行龙舟盛会,位置就在现在观龙楼附近,河道上的健儿奋力划桨,岸上则人山人海,别提多热闹了。
那时候的里水河,水清岸绿,柳影婆娑。少年时期的谢啟辉最爱在端午时和朋友一起到河里游泳,既可以消暑,还寓意着洗一下龙舟水,能消除厄运,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端午时到里水河游泳,或者洗一下手,沾一沾龙舟的喜庆。
妈妈与女儿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和母亲一起包粽子。”今年25岁的陈淑洁坦言,上大学前,每年端午节前母亲都会在家包粽子,一部分留给家里人吃,一部分用作走亲访友的礼物。小时候的陈淑洁对于过端午节的概念,还停留在教科书里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
大概是在初二那年的端午节,刚好是假期,陈淑洁第一次包粽子,妈妈在桌面上摆好糯米、猪肉、咸蛋黄、绿豆,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只粽子,陈淑洁对此产生极大兴趣,于是学着跟妈妈包,你下米来我放肉。在妈妈的指导下,陈淑洁在初二那年的端午节包好了第一只粽子。
每年端午,只要自己有时间,陈淑洁都会在家帮妈妈包粽子,年岁渐长,妈妈也逐渐老了,不过还坚持年年包粽子。陈淑洁说,端午节有着她和妈妈的共同回忆,要把这份记忆每年延续下去。
相关新闻
老人游公园提前过节
端午临近,里水麻奢、北沙和大石三个村居9名独居老人在社工和义工陪伴下,走出家门畅游里水富寿公园。老人感叹,游览过公园后发现原来里水近年变靓了!
活动当天,天气有点炎热,但是每位出游的老人都非常兴奋。南海区春晖养老服务中心社工表示,他们均是里水镇内独居老人,平时活动范围有限,很少有机会出外游玩。他们组织了9位义工陪同老人畅游公园,他们穿过林荫小道,走过木栈道,一路说说笑笑,饱览一河三岸风光,细心的义工还为他们撑起太阳伞。“里水变化大啊!”七旬的周叔说,还大大方方“摆pose”让义工拍照。随后,义工还和老人在公园内玩游戏、共进午餐。
活动负责人表示,此次出游让独居老人能够走出家门,感受这几年梦里水乡的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同时满足老人的社会交往需求。
端午活动
出租屋主包粽子送给10户困难户
6月18日,里水出租屋主联合会联合镇流管局、得胜村委、得胜流管站组织得胜村屋主骨干开展“情浓端午 与爱同行”庆端午活动,通过屋主齐齐包粽子、“感恩之粽”回馈专管员、“爱心之粽”关怀困难户等活动,促进屋主联合会成员之间的感情。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社工将参加活动的屋主分成两组进行包粽比赛。分别以“数量、形状、速度”作为比赛的标准,优胜的组别获得活动纪念品。比赛开始后,两队的屋主都马不停蹄地开始包粽子。
同时,为增加比赛的难度,在比赛的途中,社工还在每组加入不会包粽子的专管员,获胜的条件是“教会专管员包3个粽子”。一直忙着包粽的屋主在听到加试后一下子沸腾起来,争先恐后地教专管员包粽子。在屋主手把手的指导下,专管员很快就上手了,卷粽叶、加糯米、扎绳……不一会儿,一个个拳头般大小的粽子就包好了。
这个活动还吸引了来自里水社区的屋主惠霞姨。惠霞姨说,上次报装监控时跟出租屋主联合会接触后,认为出租屋主联合会的确能帮到屋主,这次在社工的邀请下,从新兴骑自行车来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出租屋主联合会的社工还联动得胜村计生部门筛选确定了村内10户困难户名单并组织流管义工队将“爱心之粽”送给困难户,将这份出租屋主的爱传递开去。
统筹/本报记者 欧林菊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志健 冯婉瑶
|